当前位置:主页 > 建碑迎灵 > 正文
缅甸仁安羌大捷纪念碑揭幕仪式发言稿集

2018-06-26 15:42 刘放吾将军纪念网
陈兴国演讲稿:一把泥土缅英烈 一圮黄土悼忠魂
刘董事长伟民先生、仁安羌大捷唯一硕果仅存的勇士李玉昆老先生、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各位媒体记者女士、先生:大家早!
将军奋战救盟友,忠义云天留英名;勇士牺牲溅异域,扬威立功耀寰宇。
刘放吾将军是抗日名将,回顾1942年春,刘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向缅甸仁安羌进攻,在兵力、装备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出奇制胜,一举击溃日军33师团的包围,营救出被困于仁安羌油田,断粮断水,陷于绝境的英军及美国记者、传教士7500余人,解救盟军于危急存亡之中,震撼了东亚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刘将军的战功彪炳,先后获得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美国总统布什的肯定与感谢。2005年9月3日,也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邀请刘将军次子刘伟民先生予以嘉勉。
刘伟民先生可以说是当代孝子,他对刘将军的一马当先,视死如归的精神之尊崇、缅怀,已在其大作《刘放吾将军与缅甸仁安羌大捷》一书中,至情、至性,跃然纸上。伟民兄为追念其父之英勇事迹,不辞两岸三地,来回奔波,为刘将军申请旌忠状,并于2010年1月15日,由“国防部”高部长华柱代表马“总统”英九亲自颁赠刘伟民先生,以示崇敬。复于2011年12月23日,马“总统”明令颁布「褒扬令」,以表扬刘将军为国家民族与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在此揭碑,更是刘先生费尽心血,几经折冲的壮举;因此,我们称赞刘伟民先生是当代孝子,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记得有一首歌名叫「送你一把泥土」,歌词意境形容颇是贴切吻合:「听说你将远渡重洋,到国外开创锦绣前途;送你一把故乡的泥土,它代表我的叮咛和祝福,今后无论你在何处,别忘了这把故乡泥土,除了对我绵绵的思念,请坚守这块神圣的国土。这把泥土,这把泥土,春雷打过,野火烧过,杜鹃花层层飘落过;这把泥土,这把泥土,祖先耕过,敌人踏过,你我曾经牵手走过。今后无论你在何处,别忘了这把故乡泥土,除了对我绵绵的思念,请坚守这块神圣的国土。」字里行间,爱国情怀,流露无遗,感人肺腑。所以,今天我们齐聚在碑前,「一把泥土缅英烈 一圮黄土悼忠魂」,懔着一颗虔敬的心,缅怀刘放吾将军所率的113团作战牺牲官兵的忠烈,魂归来兮外,更唤起两岸亲如手足的同胞,应如泥似水般的凝固交融,大家团结一心,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奋战不懈!不达目的,绝不终止。
2013年1月13日于缅甸仁安羌为113团牺牲官兵揭碑致词

胡葆琳女士演讲稿
尊敬的刘伟民先生、刘伟华女士,尊敬的来自两岸的将军、黄埔后代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今年是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与日本法西斯作战71年,也是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取得著名的仁安羌大捷71年。
感谢刘放吾将军的公子刘伟民先生在曾经发生仁安羌战斗的地方建立纪念碑,为两岸人民共同悼念为国捐躯的远征军将士搭建了一个平台,也让我有机会代表香港抗日将领的后代,向阵亡的113团官兵和所有的远征军烈士表达最深切的怀念,向智勇双全的刘放吾将军和所有参加抗日战争的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抚今追昔,一部尘封已久的,由中国远征军官兵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抗战史诗,赫然眼前。我们仿佛看到71年前,无数莘莘学子踊跃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奔赴缅甸战场,继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仿佛看到刘放吾团长带领全团官兵,英勇善战、以寡敌众,成功解救7000英军的高大形象;仿佛看到众多黄埔将领坚持抗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他们不愧为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
今天,我们来到仁安羌当年的501高地,面对这一块当年曾被113团官兵的献血染红过的土地,心情无比激动,无比沉重,禁不住要向这些长眠于异国他乡70多年的先烈们说一句:对不起,我们来晚了。但是,我们没有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两岸的黄埔军人和后代更不会忘记你们。我们将永远牢记你们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并以你们为榜样,捍卫祖先留下的每一寸土地和海疆,为中华民族的尊严、复兴和统一贡献力量。
刘放吾将军,中国远征军将士和中国的抗日军人,你们是:人民的英雄,民族的骄傲,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中华民国国防部”驻泰国武官霍霈发言稿
仁安羌大捷纪念碑筹建委员会荣誉主席刘伟民先生、李玉昆老前辈、诸位国军退役将领前辈、黄埔二代先进、各位学者专家以及媒体朋友大家好!
我是“中华民国”派驻泰国武官霍霈上校,今天很荣幸的以身为黄埔的一份子,代表“中华民国”政府来到此一圣地参加「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落成典礼。首先要感谢筹建委员会之邀请,并对所有筹建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辛勤付出的人士,致上最高之敬意。
回想71年前,也就是在1942年4月17日至19日,中华民国国军新38师113团在刘放吾团长的指挥下,以不足一团之兵力(约800余人),与数倍兵力的日军激战三昼夜,歼灭1400余名日军,成功解救受困的7500多名英缅官兵与记者,缔造「仁安羌大捷」光荣战史。仁安羌一役是中华民国国军在国境外的首次胜仗,亦是国军与盟军联盟作战的重要战役,写下当年滇缅战区最传奇的一页,不但让国军实力受到盟军重视,也证明了日军并非打不倒,因为113团的官兵把日军打垮了!
「仁安羌大捷」为国军抗战期间重要战役,国军万里驰援,救助盟军的义举不容抹灭,今天在此除表达国军对先烈敬悼与缅怀之意,也与各位先进共同在此见证此一历史盛典。各位贵宾及先进,仁安羌大捷是波澜壮阔美丽的诗篇,而参与此战役的国军113团所有官兵,他们的精神不死,并将永留“中华民国”青史。
谢谢!

刘伟民:缅甸仁安羌大捷纪念碑揭幕仪式发言稿
诸位嘉宾,诸位亲朋好友:
70年前,我中国远征军113团以不足一团的兵力,仅八百余人,击溃数倍的日军,解救了英缅一师、美英传教士、新闻记者与家属共七千五百余人, 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仁安羌大捷」。
这场战役,我113团伤亡过半,其中202人战死沙场,魂归无处。先父在世之时,心中一直念念不忘。
70年后,我刘放吾将军后人,结合海内外许多有心人士,共同在这仁安羌古战场,筑建了这座「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这是中国远征军70年来在缅甸建造的第一座纪念碑。
纪念碑旨在招魂,意在安灵。
感谢今天海内外的嘉宾和亲朋好友,在这里共同参加这个历史性的盛会,也让我们大家在这里共同祭拜当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牺牲的千千万万的前辈英雄和先烈,让他们的英灵,他们的忠魂能够永远在这里长眠安息。
谢谢大家!

罗箭将军发言稿
前 言
六十多年前,那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伟大抗日战争,永远铭记在所有中华儿女的心中,我们不会忘记那些用自己的血肉身躯捍卫国家独立、人民安全的抗日战士们。远征军的勇士们许多人把最宝贵的生命留在远离祖国的土地上,换来了接受国际援助的最后一条通道,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今天我们来到异国他乡,怀念、祭奠这些烈士们,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夜不成寐,草草写就一篇祭文,追忆刘放吾将军及仁安羌战役的勇士们,追悼戴安澜将军与所有牺牲在滇缅战场上的远征军烈士们!追念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所有烈士们!
祭 文  (一)
巍巍中华,自鸦片战争以来,百年蒙难,尤以日寇侵华时期为甚。当是时也,日寇铁蹄,践我国土,丧我主权,杀我同胞,掠我 财物,毁我文明,辱我祖先。日寇暴行,史无前例,人神共愤,罄竹难书。我爱国将士当此民族危亡生民涂炭之际,国家用命之时,奋起抗战。一二八、八一三、……屡战屡挫,屡挫屡战,英勇顽强之壮举,不知凡几,终以七七事变始,而全面抗战兴。在国家生死存亡之秋,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抗战热潮,汹涌澎湃,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之新长城。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开辟境外战线。仁安羌战役大捷,黄埔精英刘放吾将军以不足一团之兵力,以寡敌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歼敌于须臾;制胜于一瞬,击溃日寇数倍之重兵,救出被日寇围困之英军7500人,更有数百家属、美国记者、传教士等,夺回被敌俘获之辎重,开境外主动进攻敌顽并取胜之先河,创抗战史上以少胜多之辉煌战例。稍后,临危受命,复以殊死之战,披肝沥胆,血溅沙场,掩护盟军撤离,克敌完胜,不辱使命,蜚声国内外。其人其事,可歌可泣,黄埔精神,荡气回肠,如巍峨高山,令人仰止,如恢恢楷模,垂范后世。在兹念兹,乃黄埔之荣光,全民族之骄傲。
仁安羌大捷距今已七十年矣,抗战胜利亦已六十七年。沧桑巨变,不复当年。如今,两岸同胞,幸得共识,携手并进,共促统一大业,中华民族复兴有日,刘放吾将军及其麾下为国牺牲之烈士地下有知,定当含笑九泉,安息永年!
祭   文  (二)
中华猛士,勇哉刘团,临危受命,领兵西南。
侵我邻邦,倭寇用险,盟军撤退,陷敌泥潭。
将士百姓,芸芸数千,妇孺老弱,嗷嗷待援。
刘团率军,一马当先,将士奋勇,个个争前。
以一挡十,以百挡千,寇遭痛击,狼奔鼠窜。
解除围困,友军安全,额手感泣,赞我儿男。
欣闻大捷,佳音频传,欢呼雀跃,举国同欢。
振奋士气,壮我军颜,敌寇震惊,收敛气焰。
女王嘉奖,首相慰勉,玉宇澄清,多年疑案。
今日共祭,英灵在天,英雄业绩,流芳千年。
再创辉煌,国人共盼,中华崛起,指日可现。
一统大业,我辈勇担,黄埔健儿,重任在肩。
强我国力,卫我河山,民族复兴,巨龙冲天。
屹立东方,环宇共赞,弘图业成,再告先贤。

卫智: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落成典礼发言稿
尊敬的刘伟民先生,各位前辈,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落成典礼。作为远征军的后人,能够有机会亲临现场,触摸这块凝聚着远征军将士们鲜血的土地,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重大意义。
今年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年,也是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七十一周年,是个十分值得纪念的日子。七十一年前,中国数十万抗日将士,为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国际盟军一道,舍生忘死,英勇奋战,把一腔腔热血抛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前辈仁人志士的献身精神辉耀人间,永驻青史!
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在这场战役中,远征军以少胜多,勇克强敌,义救盟军,声震海内外。这场战役的胜利,有力彰显了祖国同胞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极大鼓舞了中华儿女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抵御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坚定信心,成为中国军队与盟军协同作战典型的成功范例。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仁安羌大捷纪念碑顺利落成,我们聚集在这里,既是为了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珍惜现在、开创未来。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英勇抗争、艰辛求索的创业史。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涅槃重生,期间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智慧、乃至宝贵的生命。没有这些先烈们为民族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精神,就没有我们今天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就没有现在的和平生活。抚今追昔,我们只有记住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记住那些为民族解放而赴汤蹈火的革命先驱和前辈英烈,才能激励我们及其后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在纪念碑落成之际,让我们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革命传统和奉献精神,继续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积极贡献。
最后,我要向这次活动的组织方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借此机会,向长期致力于中国远征军事迹宣扬报道的各级组织、各个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谢谢大家!

詹清池:缅甸仁安羌为中国远征军113团牺牲官兵揭碑致词
主办单位刘主席伟民先生及来自两岸各位先进大家好:
七十年前中国远征军113团在此地对日抗战,打了一场辉煌的胜仗,202位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日后抗战胜利埋下一颗很关键的种子。当时不论在国际宣传上、国军士气的激励上,乃至青年从军的热潮,都发挥很大的影响。
根据统计,八年对日抗战,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000万人,武装牺牲的军人超过280万人。我们虽然赶不上那个大时代,但我们有责任教育下一代年轻人:历史不能遗忘,更要饮水思源。今天的仪式上,除了烈士后人对先人的慎终追远,还有来自两岸中国人对先烈的追思缅怀。但更重要的是,无数为抗战牺牲的忠魂需要国家给予最高的荣誉,尤其是两岸领导人的褒扬。换言之,当年国共合作对日抗战,那么,现在从人道上,更可以再一次共同纪念为中华民族存亡而牺牲的忠烈英灵。如果说对外侵略、滥杀无辜的日本人,都可以得到日本帝国的祭祀与荣耀(进入靖国神社),中国军人为抵抗外侵而牺牲的忠魂,更有资格得到国家的荣显与安慰。在此,我想提出几点建议如下:
一、两岸(或国共)共同纪念抗日牺牲将士。尽管大陆各地建立了很多抗战纪念碑,但纪念先烈忠魂应有名有姓,如美军越战纪念碑(5万多名)、靖国神社(246万余名)、昆仑关抗日纪念馆(1万五千余名)。目前在台北的忠烈祠供奉抗战牺牲的忠魂名单有33万名,在大陆各地亦有不少档案资料,两岸可以整合共同纪念。
二、两岸共享抗战史料研究。当年较权威的史料多数随国军转运来台;然数十年来大陆也做了大量的搜集研究,虽然做全面性抢救抗战史,却独漏台湾存档这一部分。目前双边的资料多数也已公开化,两岸应探讨共享抗战史料研究,让抗战历史尽速回归一致的客观事实。
三、无数抗日英雄应追朔其应有的历史定位。尤其抗日将领,多因参与过「剿匪」,或内战「投共」等内部政治立场等因素,而扭曲其对外抗敌应有的历史定位。让历史归历史、政治归政治,率尔做意识形态的切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四、两岸共同建立爱国教育基地。台湾老一辈较没有对日情结,年轻一代又漠不关心,甚至有哈日潮。因此两岸传媒所完成的纪录片整理应可互通有无,并定期举办年轻人的爱国教育活动。
两岸关系的融合,目前已经进入到文化交流合作、心连心的进程,抗战历史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记忆、共同的情感,甚至是共同的仇恨,是现阶段两岸难得的共同交集,应该要珍惜善用。
最后,我祈求中国远征军埋骨异乡的抗战忠魂在这里能够安息,也向在座来自两岸参与今天纪念仪式的诸位先进表达敬意,谢谢。

张量先生发言稿
尊敬的刘伟民先生、刘伟华女士、中国远征军老兵李玉昆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远征军、黄埔军校部分将领的后代和两岸退役将军、专家学者、新闻界的朋友们,汇集到缅甸,参加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塔的落成典礼,这是一件具有历史与现实意义的事情。正如刘伟民先生撰写的碑文所说,是“赋英雄尊严,昭前辈荣光。”是为了使“捐躯疆场,客死他乡”的远征军将士的忠魂得以慰藉。同时也是为学习抗日先烈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和国际协作精神树立的不朽丰碑!
70年前,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率领不足一团的兵力约800余人,在仁安羌与数倍兵力的日军激战三昼夜,以牺牲202名官兵的沉重代价,营救出7500名英缅第一师的官兵及英美记者、传教士和家属。此战大捷,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二战之后,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世界认可,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中的因素之一,是与中国数十万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配合盟军作战并取得胜利是分不开的。
中国抗战时期,国内有平型关、台儿庄、万家岭、昆仑关、长沙抗战等大捷,还有吉星文、陈锡联、罗芳珪、谢晋元等率领的四大抗战名团。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在缅甸取得的仁安羌大捷,写下了滇缅印战区最为传奇的一页,113团也应列入抗战名团的行列。当时被解救的英军见到中国远征军将士时,高呼“中国万岁!中国军队万岁”!今天我们在此树立纪念碑塔,就是要纪念仁安羌大捷,就是要褒扬刘放吾团长等这些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们。在这里我还要特别讲到,在远征军的英烈里,还有为国壮烈捐躯的戴安澜将军。历史将会永远铭记他们:中国远征军的英名万古流芳!
此时此刻,我们也非常怀念远赴印缅战场指挥作战的卫立煌将军、杜聿明将军、罗卓英将军、郑洞国将军等众多远征军的将士们。他们也是为国争光的功臣,他们的抗战精神和抗战业绩是值得我们永远褒扬的。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已经过去70多年了,我们不会因为岁月的远去而淡忘,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在海峡两岸的华夏儿女同心构筑和平统一的美好前提下,在中华民族进行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更加怀念中国远征军和仁安羌大捷的先烈和英勇的将士,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强敌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忍不拔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作战指挥艺术,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及中国军人的骄傲。
1999年,在仁安羌大捷50周年前夕,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美时特地要求会见当时旅美的刘放吾将军,代表英国政府和人民再三感谢他营救英军的壮举。尔后,美国总统布什等政要先后致电、写信对刘放吾将军表示感激与敬意。2012年马英九先生向刘放吾将军颁发了“褒扬令”。这充分说明:一个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为保卫与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就是要发扬光大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这种英勇作战的抗敌精神,可歌可泣的勇于献身精神。
今年的1月4日,日本麻生太郎副首相访问缅甸时,到日军墓地参拜,还有近年来日本在我国领土钓鱼岛问题上制造的种种事端,这一系列不能容忍的行径,是对侵略者的招魂,对其侵略行径的公然否定,是对国际公理的恣意践踏和公然挑衅。也是对所有中国远征军及盟军将士们的亵渎。历史的事实是不容翻案的,任何国家和势力想推翻历史的定论,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是绝对不能答应的。
在此特别要感谢刘放吾将军的后人刘伟民先生,他倾其全力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使我们能够站在中国远征军将士用鲜血、生命和胜利铸就的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前表达我们的心声:坚决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深情缅怀和告慰血洒异域的中国远征军的英烈们。
今天出席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塔仪式的还有许多国共两党著名抗战将士的后人,他们的父辈在反侵略的战场上同样为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解放和领土完整浴血奋战、流血牺牲,令人感佩和敬仰。他们与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的将士以及英美同盟国将士的英雄业绩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黄埔精神万岁!
  中国远征军抗战精神万岁!
  中华民族精神万岁!
再次感谢刘伟民先生!谢谢大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员   张量
2013年1月13日

张铸勋:缅甸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塔落成仪式发言
1942年仁安羌大捷迄今已历70年,此役国军第113团以劣势兵力主动攻击,痛歼日军第33师团主力,解救被围英军第1师而获得大胜。这次作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远征军入缅参加联盟作战,在第一阶段守势作战时期,最重要的一次胜利。当时英军有12辆战车约一个连,火炮2至3门约一个队,都交由刘放吾团长指挥。在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军指挥盟军的步、战、炮协同作战,这也是第一次。
我国抗日战争长达八年,重大会战22次,敌前、敌后的大小战斗不计其数,都写下永垂青史的壮丽篇章。其中就团级部队的作战,最引起举世注目者,以时间先后来看,一为淞沪会战,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一为远征军入缅作战,刘放吾团长指挥113团激战仁安羌。谢团能守,以强韧的防御战斗震惊世界,刘团能攻,以勇猛的攻击作战扬誉国际。一攻一守相互映辉,彰显抗日御侮的奋战精神。 
仁安羌大捷的意义,不只是一个团的作战胜利。这场仗,我们告诉盟邦,告诉敌人,我们能打、敢打,能以寡击众战胜顽强的日军;我们也愿意善尽联盟职责,为解救友军而做出重大牺牲。在抗日战争那么艰困的年代,对国际放出这样的信息是多么重要。此役提高了我国在盟邦的地位,对抗日战争产生重要影响。当年蒋委员长在4月20日的日记,写下113团的战积,高度肯定其卓越贡献。
今天,在当时战斗最激烈的501高地建立碑塔,表彰此役的辉煌战积,旨在缅怀官兵英勇作战及告慰先烈在天之灵。如今塔成碑立,谨对建塔主持人,刘伟民先生的大功告成,夙愿得偿,表示庆贺。也祝福各位佳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周秉德:仁安羌大捷纪念碑揭幕仪式发言稿
尊敬的刘伟民先生、尊敬的李玉昆老前辈、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应邀来到缅甸,参加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 纪念碑的揭幕仪式.我们这些来自中国海峡两岸 及国内外的中国远征军后人、中国抗日官兵后人、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一起,共同缅怀和弘扬中国远征军在异国他乡奋勇抗战的民族气节;共同祭奠在这片土地上捐躯沙场的烈士忠魂! 感到无比激动与敬仰、无上光荣与自豪!
七十年前的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一次全民族抗战。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依存、相互策应,为实现抗日的共同目标而浴血奋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密不可分的,还有中国远征军在印缅地区开辟的国际抗日战场。  
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大批民族英雄人物,如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等。时任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现场指挥官的 新38师第113团团长刘放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不足千人的兵力,以高超灵活的作战指挥艺术,击溃了在兵力兵器上 均处于绝对优势的日军,成功解救了被围困 而陷于绝境的7500多名英军官兵、眷属和英美记者、传教士等人,创造了震惊中外的辉煌战绩。这是中国抗日军人的“黄埔精神”,战胜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有力证明。中国远征军打出了军威国威,令日军和盟军不得不刮目相看。
今天我们共同参加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塔揭幕仪式,就是向世人宣示,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包括中国远征军在内的一切爱国抗日将士,为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不顾艰难险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辉煌战绩,他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前,日本一些极右分子,仍幻想复活军国主义,妄图侵占我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这是海峡两岸中国人都不能容忍的。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弘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共御外侮的伟大抗战精神,为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 而努力奋斗。
最后,我们对刘放吾将军之子刘伟民先生不惜巨资、倾注大量精力,举办这样一件功德无量、影响深远的善举,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CopyRight © 刘放吾将军纪念网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 E-mail:liufangwugen#163.com(发送邮件请将#替换为@)